登海618 |
|
審定編號: |
魯農審2013010號 |
育 種 者: |
山東登海種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 |
|
品種來源:一代雜交種,組合為521/DH392。母本521是81162/齊319為基礎材料自交選育,父本DH392選自國外雜交種。
特征特性:株型緊湊,全株葉片數19片,幼苗葉鞘深紫色,花絲紫色,花藥紫色。區(qū)域試驗結果:夏播生育期106天,株高250厘米,穗位82厘米,倒伏率1.1%、倒折率0.7%。果穗筒形,穗長16.2厘米,穗粗4.5厘米,禿頂1.1厘米,穗行數平均14.7行,穗粒數458粒,紅軸,黃粒、半馬齒型,出籽率87.5%,千粒重328克,容重721克/升。2011年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:中抗小斑病,感大斑病、彎孢葉斑病,高抗莖腐病,感瘤黑粉病,高抗矮花葉病。2010~2012年試驗中莖腐病最重發(fā)病試點病株率87.0%。2011年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泰安)品質分析:粗蛋白含量10.5%,粗脂肪3.7%,賴氨酸0.35%,粗淀粉72.9%。
產量表現(xiàn):在2010~2011年全省夏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585.5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2.0%,20處試點12點增產8點減產;2011~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36.2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7.9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4500~5000株,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適宜范圍:在全省適宜地區(qū)作為夏玉米品種種植利用。莖腐病高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 |
|
登海605 |
|
審定編號: |
國審玉2010009 |
育 種 者: |
山東登海種業(yè)股份有限公司 |
|
品種來源:DH351×DH382
特征特性:在黃淮海地區(qū)出苗至成熟101天,比鄭單958晚1天,需有效積溫2550℃左右。幼苗葉鞘紫色,葉片綠色,葉緣綠帶紫色,花藥黃綠色,穎殼淺紫色。株型緊湊,株高259厘米,穗位高99厘米,成株葉片數19~20片�;ńz淺紫色,果穗長筒型,穗長18厘米,穗行數16~18行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、馬齒型,百粒重34.4克。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接種鑒定,高抗莖腐病,中抗玉米螟,感大斑病、小斑病、矮花葉病和彎孢菌葉斑病,高感瘤黑粉病、褐斑病和南方銹病。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北京)測定,籽粒容重766克/升,粗蛋白含量9.35
%,粗脂肪含量3.76 %,粗淀粉含量73.40%,賴氨酸含量0.31%。
產量表現(xiàn):2008~2009年參加黃淮海夏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,兩年平均畝產659.0千克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.3%。2009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614.9千克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5.5%。
栽培技術要點: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,每畝適宜密度4000~4500株,注意防治瘤黑粉病,褐斑病、南方銹病重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在山東、河南、河北中南部、安徽北部、山西運城地區(qū)夏播種植,注意防治瘤黑粉病,褐斑病、南方銹病重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 |
|
中單909 |
|
審定編號: |
國審玉2011011 黑審玉2012005
蒙認玉2013010 |
育 種 者: |
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|
|
“中單909”是由中國農業(yè)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黃長玲研究員帶領的玉米高產育種團隊,歷時10年成功育成的玉米新品種,并通過國家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、黑龍江省第一積溫帶審定及內蒙古自治區(qū)認定。
品種來源:鄭58為母本,以HD586為父本雜交組配而成。
2012年,農業(yè)部推薦為全國主導品種及高產創(chuàng)建品種。2012年,農業(yè)部推薦為“雙增二百”科技活動主導品種。2013年,農業(yè)部再次推薦為全國主導品種。[1]2013年,徐州市農委推薦為徐州地區(qū)主要推廣品種。
在黃淮海地區(qū)出苗至成熟101天,比鄭單958晚1天。幼苗葉鞘紫色,葉片綠色,葉緣綠色,花藥淺紫色,穎殼淺紫色。株型緊湊,株高250厘米,穗位高100厘米,成株葉片數21片。花絲淺紫色,果穗筒型,穗長17.9厘米,穗行數14~16行,穗軸白色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,百粒重33.9克。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兩年接種鑒定,中抗彎孢菌葉斑病,感大斑病、小斑病、莖腐病和玉米螟,高感瘤黑粉病。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北京)測定,籽粒容重794克/升,粗蛋白含量10.32%,粗脂肪含量3.46%,粗淀粉含量74.02%,賴氨酸含量0.29%�!‘a量表現(xiàn):2009~2010
年參加黃淮海夏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,兩年平均畝產630.5千克,比對照增產5.1 %。2010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581.9千克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.7%。
栽培技術要點:1.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。2.適宜播種期6月上中旬。3.每畝適宜密度4500~5000
株。4.注意防治病蟲害,及時收獲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在河南、河北保定及以南地區(qū)、山東(濱州除外)、陜西關中灌區(qū)、山西運城、江蘇北部、安徽北部(淮北市除外)夏播種植。瘤黑粉病高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 |
|
中單868 |
|
審定編號: |
豫審玉?2012012 |
育 種 者: |
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 河南中原中農良種有限責任公司 |
|
特征特性:該品種夏播生育期101天,成株株型半緊湊,全株葉片數21片左右,株高265.5cm,穗位高110cm,田間表現(xiàn)長勢較強。葉色深綠,葉鞘綠色,第一葉尖端卵圓型,雄穗分枝8-12個,花藥淺紫色,花色淺紫色。果穗筒錐形,均勻,與莖稈夾角小,穗長15.6cm,穗粗4.9cm,穗柄短,苞葉中短,穗行數14-18,行粒數33.9,出籽率88.5%,千粒重317.9克;禿尖0.8厘米。白軸黃粒,半馬齒型。
據河南農業(yè)大學植保學院人工接種鑒定報告:該品種高抗彎孢菌葉斑�。�1級),抗大斑�。�3級)、莖腐�。�7.7%)、矮花葉�。�8.7%),感小斑�。�7級)、瘤黑粉�。�13.6%);感玉米螟(7級)。據河北省農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種鑒定報告:該品種高抗矮花葉�。�0.0%),中抗彎孢菌葉斑病(5級)、莖腐病(16.7%),感大斑�。�7級)、小斑病(7級)、瘤黑粉�。�40.0%);感玉米螟(8.7級)。
據2009,2010年農業(yè)部農產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鄭州)對該品種多點套袋籽�;旌蠘悠返钠焚|分析檢驗報告:粗蛋白質10.15%-10.2%,粗脂肪3.98%-4.32%,粗淀粉74%-75.20%,賴氨酸0.279%-0.304%,容重751g/L-770g/L。籽粒品質達到普通玉米1等級國標;淀粉發(fā)酵工業(yè)用玉米1等級國標;飼料用玉米1等級國標;高淀粉玉米2等級部標。??
產量表現(xiàn):2009年在河南省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中畝產593.4公斤,比鄭單958(CK)畝產576.2公斤增產3.0%,差異不顯著,據試驗第6位,全省12個試點9增3減,豐產性一般,穩(wěn)產性一般。2010年區(qū)域試驗畝產564.5公斤,比鄭單958(CK)平均畝產545.9公斤增產3.4%,差異不顯著,據試驗第9位,在我省12個試點9增3減,豐產性一般,穩(wěn)產性好。綜合兩年24點次的實驗結果:該品種平均畝產579.0公斤,比鄭單958(CK)平均畝產561.1公斤增產3.2%;增點數:減產點數=18:6,增產點比率為75.0%,豐產性一般,穩(wěn)產性較好。??
2011年參加河南省玉米品種生產試驗,核心點平均畝產454.8gk,比對照增產4.8%,位于參試品種第5位。核心點和輔助點11個試點合并匯總,11點增產,增產點比率100%;平均畝產507.1kg,比鄭單958(CK)增產5.1%,據參試品種第4位。生育期101天,比對照鄭單958晚熟1天。倒伏率0.5%,倒折率1%。??
栽培技術要點: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,適宜播種期6月上中旬,每畝適宜密度4500-5000株,注意防治小斑和玉米螟。 |
|
魯單9066 |
|
審定編號: |
魯農審2011006號 |
育 種 者: |
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|
|
魯單9066(魯農審2011006號)的組合為:lx05-4×lx03-2,2006年組配選育,2011年山東省審定。
lx05-4是由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以美國未知名雜交種為基礎材料,經連續(xù)多代自交選擇于2005年育成的自交系。lx03-2
是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以(lx9801×昌7-2)為基礎材料連續(xù)自交多代于2003年選育而成的自交系,lx9801為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自育自交系,昌7-2引自河南省安陽農科所。
該雜交種株型緊湊。濟南點夏播生育期103天。幼苗葉鞘紫色,花絲粉紅色,株高280厘米、穗位120厘米,穗長20.3厘米、穗粗5.0厘米、穗行數14,軸粗2.5厘米,白軸,籽粒為半馬齒型、黃粒。出籽率為87.6
%;百粒重38.5克。株高穗位整齊一致,高抗玉米產區(qū)主要病害,如玉米大、小葉斑病、青枯病、銹病、黑粉病等。根系發(fā)達,莖稈堅韌,高抗倒伏;活稈成熟。親本:
lx05-4: 幼苗葉鞘紫色,花絲粉紅色,雄穗分支數4-5個,花藥黃色,全株葉片數17-18。株高210厘米,穗長16.5厘米,穗粗4.0厘米,穗行數14行,柱型穗,白軸,籽粒半馬齒型、黃粒�?拱卟�、青枯病、銹病、黑粉病,感花葉病病毒。
lx03-2: 株型緊湊。濟南點夏播生育期100天。幼苗葉鞘綠色,花絲淺紅色,穗上葉6片,雄穗分支數8-10個,花藥黃色。株高190厘米,穗位75厘米,穗長11厘米,穗粗4.3厘米,穗行數14行,柱形穗,白軸,籽粒為半馬齒型、黃粒。抗玉米大、小葉斑病、花葉病毒病、黑粉病等,感銹病,活稈成熟。適宜種植密度為每畝4500株。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 |
|
魯單9088 |
|
審定編號: |
國審玉2012015 |
育 種 者: |
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 |
|
品種來源:lx088×lx03-2
特征特性:東南地區(qū)出苗至成熟105天,比對照農大108早3天。幼苗葉鞘紫色,葉片綠色,葉緣綠色,花藥淺紅色,穎殼淺紫色。株型緊湊,株高224厘米,穗位74厘米,成株葉片數20片。花絲紅色,果穗筒型,穗長17.2厘米,穗行數12~14行,穗軸紅色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,百粒重35.6克。接種鑒定,中抗小斑病、大斑病、紋枯病和莖腐病,高感玉米螟。籽粒容重712克/升,粗蛋白含量11.76%,粗脂肪含量3.13%,粗淀粉含量69.0%,賴氨酸含量0.31%。
產量表現(xiàn):2010~2011年參加東南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,兩年平均畝產452.3千克,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0.5%。2011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489千克,比農大108增產7.5%。
栽培技術要點:1.中等肥力以上地塊栽培,3月底至4月中下旬播種,畝密度3500~4000株。2.注意防治灰飛虱和玉米螟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在江蘇中南部、安徽南部、浙江、江西、福建、廣東玉米區(qū)種植。 |
|
諾達1號 |
|
審定編號: |
魯農審2013007號 |
育 種 者: |
山東省農業(yè)科學院玉米研究所、山東諾達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 |
|
品種來源:一代雜交種,組合為Lx6958/H318。母本Lx6958是697/185//鄭58為基礎材料自交選育,父本H318是獲白/齊318為基礎材料自交選育。
特征特性:株型緊湊,全株葉片數19~20片,幼苗葉鞘紅色,花絲紅色,花藥淺紅色。區(qū)域試驗結果:夏播生育期108天,株高282厘米,穗位116厘米,倒伏率1.0%、倒折率2.3%。果穗筒形,穗長17.5厘米,穗粗5.0厘米,禿頂1.4厘米,穗行數平均15.3行,穗粒數525粒,紅軸,黃粒、半馬齒型,出籽率84.3%,千粒重320克,容重712克/升。2011年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:抗小斑病、大斑病,感彎孢葉斑病,抗莖腐病,高感瘤黑粉病,抗矮花葉病。2010~2012年試驗中莖腐病最重發(fā)病試點病株率93.9%。2011年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泰安)品質分析:粗蛋白含量10.9%,粗脂肪4.1%,賴氨酸0.26%,粗淀粉70.3%。
產量表現(xiàn):在2010~2011年全省夏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中,兩年平均畝產589.7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.0%,19處試點11點增產8點減產;2012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74.6公斤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4.4%。
栽培技術要點:適宜密度為每畝4000~4500株,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。
適宜范圍:在全省適宜地區(qū)作為夏玉米品種種植利用。莖腐病和瘤黑粉病高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 |
|
青農8號 |
|
審定編號: |
魯農審2010007號 |
育 種 者: |
青島農業(yè)大學 |
|
品種來源:一代雜交種,組合為684-10/L510。母本684-10是以78599為基礎材料自交選育,父本L510是丹340回交(丹340/菲律賓雜交種)選育。
株型半緊湊,全株葉片數19-21片,幼苗葉鞘深綠色,花絲紅色,花藥綠色。區(qū)域試驗結果:春播生育期118天,株高256厘米,穗位124厘米,倒伏率3.2%、倒折率1.2%,粗縮病最重發(fā)病試點病株率為20.5%;果穗筒形,穗軸紅色,穗長17.1厘米,穗粗5.2厘米,禿頂0.4厘米,穗行數平均17.3行,穗粒數661粒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,出籽率84.3%,千粒重300克,容重762克/升。2008年經河北省農林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抗病性接種鑒定:感小斑病,高感大斑病,中抗彎孢菌葉斑病,高感莖腐病,感瘤黑粉病,高抗矮花葉病。2008年經農業(yè)部谷物品質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泰安)品質分析:粗蛋白含量11.3%,粗脂肪4.1%,賴氨酸0.37%,粗淀粉70.6%。
在2007-2008年膠東春播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中,兩年9處試點8點增產1點減產,平均畝產593.2公斤,比對照農大108增產7.1%;2009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699.6公斤,比對照農大108增產13.8%。
適宜密度為每畝3500-3800株。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春玉米大田。
在膠東地區(qū)作為春玉米品種種植利用。在大斑病和莖腐病重發(fā)區(qū)慎用。 |
|
京科968 |
|
審定編號: |
國審玉2011007 |
育 種 者: |
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 |
|
品種來源:京724×京92
特征特性:在東華北地區(qū)出苗至成熟128天,與鄭單958相當。幼苗葉鞘淡紫色,葉片綠色,葉緣淡紫色,花藥淡紫色,穎殼淡紫色。株型半緊湊,株高296厘米,穗位高120厘米,成株葉片數19片�;ńz紅色,果穗筒型,穗長18.6厘米,穗行數16~18行,穗軸白色,籽粒黃色、半馬齒型,百粒重39.5克。
經丹東農業(yè)科學院、吉林省農業(yè)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兩年接種鑒定,高抗玉米螟,中抗大斑病、灰斑病、絲黑穗病、莖腐病和彎孢菌葉斑病。經農業(yè)部谷物及制品質量監(jiān)督檢驗測試中心(哈爾濱)測定,籽粒容重767克/升,粗蛋白含量10.54%,粗脂肪含量3.41%,粗淀粉含量75.42%,賴氨酸含量0.30%。
產量表現(xiàn):2009~2010年參加東華北春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,兩年平均畝產771.1千克,比對照增產7.1%。2010年生產試驗,平均畝產716.3千克,比對照鄭單958增產10.5%。
栽培技術要點:1.在中等肥力以上地塊種植。2.適宜播種期4月下旬~5月上旬。3.每畝適宜密度4000株左右。
審定意見:該品種符合國家玉米品種審定標準,通過審定。適宜在北京、天津、山西中晚熟區(qū)、內蒙古赤峰和通遼、遼寧中晚熟區(qū)(丹東除外)、吉林中晚熟區(qū)、陜西延安和河北承德、張家口、唐山地區(qū)春播種植。 |
|
|